2020
九月

10

924

【主日证道】|甲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——宽恕与慈悲

1231231

恭读圣玛窦福音 18:21-35

那时候,伯多禄前来,对耶稣说:「主啊!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我,我该宽恕他多少次?直到七次吗?」耶稣对他说:「我不是对你说:直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个七次。

「为此,天国好比一个君王,要同他的仆人算账。他开始算账的时候,有人带来了一个欠他一万『塔冷通』的仆人,因那仆人没有钱可偿还,主人就下令,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儿女,以及他所有的一切,都变卖来还债。那仆人就俯伏在地,叩拜他主人,说:主啊!宽容我吧!一切我都要还给你。那仆人的主人,就动心,把他释放了,并且也宽免了他的债。

「但那仆人正出去时,遇见了一个欠他一百『德纳』的同伴,那仆人就抓住他,扼住他的喉咙,说:还清你所欠的债!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,哀求他说:宽容我吧!我必还给你。可是那仆人不愿意,且把他的同伴关在监里,直到他还清了所欠的债。

「那仆人的其他同伴,见到所发生的事,非常悲愤,就去把所发生的一切,告诉了主人。于是,主人把那仆人叫来,对他说:恶仆!因为你哀求了我,我就宽免了你的一切债项;难道你不该怜悯你的同伴,如同我怜悯了你一样吗?

「于是,主人大怒,把他交给刑役,直到他还清所欠的一切。

「如果你们各人,不从心里宽恕自己的弟兄,我的天父,也要这样对待你们。」

——基督的福音

 证道:

本主日弥撒的读经一和福音教导了我们有 关“宽恕”与“慈悲”。

读经一《德训篇》向我们指出人的一种常态现象,也就是在向天主请求宽恕的同时,却常拒绝宽恕他人,而这种现象全然地让人的生命悬在倒错的状态里,以致令生命常处断裂的矛盾中,因此《德训篇》的作者为这样的生命提 出了教导:“你要宽恕你邻人的过错;这样,你祈祷的时候,你的罪恶也会得到赦免。” 这教导更藉由耶稣在本主日《玛窦福音》中的比喻,而显出其颠扑不破的深层意义及真理本质来。

在这篇福音的一开始,伯铎就前来问耶稣说:“主啊!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我,我该宽恕他多少次呢?七次够了吗?”伯铎知道主耶稣是仁慈的,也知道祂要透过门徒来广施祂的仁慈,于是就把以色列人宽恕最多3次的常规,从3次自动加到7次,以为如此就会得到老师的赞美嘉许。然而,天主对人的慈悲宽恕是无限无量的,而这样的慈悲正是耶稣所要传递的教导:“你们应当慈悲,像你们的父那样 的慈悲。”(路6:36)因此主耶稣提醒伯铎, 宽恕不是次数的数学问题,而该当成为基督徒的行为准则与生命态度,所以祂答覆伯铎说:“不是七次,而是七十个七次。”

对于宽恕人这件事,我们可能会想:能够宽 恕1次,为一般人来说,就已经很挣扎了;能 够宽恕3次,更是难上加难;能够宽恕7次,根本就难于登天,能做得到的,简直就可以称圣称贤了,而形同无止尽的70个7次,更无异是天方夜谭,完全无法做到。事实上,我们都同意应该宽恕,然而宽恕虽然重要,但总得要有个限度,因此伯铎希望耶稣能为宽恕订定具体的次数,好让他们依法可循。这位大门徒知道耶稣的要求比以色列的经师还要高,如果经师认为宽恕3次就已经是仁至义尽,那么他提出7 次这个代表完满的数目,心想应该会让耶稣满意他这个门徒,欣慰没有白白教导他才是。然而,出乎意料之外,耶稣的要求竟然是伯铎所提出次数的70倍。这难道是耶稣在给他们讲述天方夜谭的神奇故事吗?

 70个7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学低年级数学题, 但是门徒当然明白耶稣的意思并非是要他们计算宽恕的次数,而是要打破他们心里面“宽 恕总要有个限度”的想法,让宽恕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及生命态度。然而,为何需要以宽恕作为基督徒行为准则和生命态度呢?当然,我们可以洋洋洒洒地从医学的角度去说明宽恕对人的生理上好处,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阐释宽恕对心理上的帮 助。然而,耶稣既不是从医学,也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宽恕,祂却是以一个比喻来向我们阐明之所以需要宽恕的究竟原因。

如果我们稍加留意这段师徒对话的脉络,就会发现到,当伯铎向耶稣提问的时候,耶稣正与门徒谈论有关教会纪律和兄弟规劝之道,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伯铎提出了有关宽恕次数的问题。因此,我们不难明白为何耶稣的回答是:“我对你说,不是七次,而是七十个七次。”耶稣之所以做出如此回答的理由,因为祂不愿 意任何一个人从跟随祂的群体中失去;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而这原因往往被我们那因受伤害而引起的仇恨、伤痛与愤怒等情绪所掩盖,致令我们无法以理性去看明白,这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:耶稣不愿意我们失去自己。为让我们洞悉宽恕所带来的这双重保存,耶稣透过“慈悲的君王与冷酷的仆人”的比喻,来教导我们宽恕的真义与真理。

【这里只提供部分文稿内容,全部内容请聆听音频,或是浏览网站,观看视频】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